Google上搜索Weather(天气)结果
现在的百度,未来的Google?
据国外媒体报道,Google将对搜索模式进行重大调整,具体改变是在搜索结果页面的顶端直接显示最合适的结果,Google将其称之为“问题的答案”。Google搜索部门高管辛哈(Amit Singhal)给出了一个相当迷人的说法,称Google搜索将更接近于为“人对世界的理解方式”。
其实,绝大多数中国的搜索引擎用户早在2009年就已经开始享受了这种“理解方式”带来的便利——2009年,百度推出了框计算,并逐步将其应用到PC桌面端和移动端,而框计算带来的在用户体验方面最大的改进之一,就是将最符合用户搜索需求的“答案”放在搜索结果最顶端的位置。
以搜索“天气(Weather)”为例,目前在Google英文版的呈现结果,仍然是传统方式,Google给出的第一个结果是“天气网”(Weather.com)的地址,用户如果想知道今天、或者未来几天天气,必须再继续点击,进入相应网站,才能看到结果。如辛哈所言,“用户必须双手合十,祈祷某个网页能够提供想要的答案。”在此之前,Google采用“手气不错”按钮来帮助用户“祈祷”,但似乎从未想过要把答案直接交给用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对文本分析技术的信心不足。
而百度在这方面显然走在了前面。从2009年框计算正式上线开始,百度就已经通过框计算的文本分析和匹配,为用户在搜索结果顶端的位置直接提供“答案”,同样以“天气”搜索为例,在百度搜索“天气”,结果中第一条直接根据用户所在地IP地址给出了当地未来3天全部天气数据,虽然同样是“天气网”提供的数据,但百度的答案显然更符合辛哈所期待的“人对世界的理解方式”,换句话说,百度在帮助用户解决问题,而不是将相关资料塞给用户。
百度之所以能够比Google更早做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百度在此之前就已经针对“解答问题”的工作作了相当多的热身,也已经储备了相当数量的知识,包括已有的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百度新知等应用,都是典型的Web 2.0应用,集合了大批网民的知识和智慧。反观Google在这方面却鲜有作为,在百度推出知道、百科7年以后,Google才将搜索部门改革为知识部门。此次Google搜索结果改革面临的最大压力或许不是技术,而是内容资源储备不足。
其实,美国知名科技作家史蒂芬 列维在描写Google历史的书《In the Plex》中曾透露,Google创始人佩奇在申请核心专利技术“PageRank”时曾被美国国家专利局驳回,理由是“这一专利技术与李彦宏早前申请的超链分析技术专利过于雷同。”事实上,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是,李彦宏1996年提交并被美国国家专利局认可的专利“超链分析技术”(Hypertext document retrieval system and method,专利号5,920,859)几乎是所有现存的世界各大搜索引擎都在使用的技术基础。
上一篇: 腾讯强势进军快递业 推荐QQ快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