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杜甫很忙”、“包拯很黑”之后,最近“元芳同志”也耐不住寂寞,在网络上频频赶场,以一句“元芳,你怎么看”的“神问”令无数网友趋之若鹜、如痴如醉进而哭笑不得、泪流满面。不错,元芳就是系列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狄仁杰的那个副手李元芳。“好事”的网友截图总结出四部《神探狄仁杰》一脉相承的亮点:办案时,狄仁杰常以“元芳,你怎么看”征询下属意见;对此,李元芳总是“公式化”地答道:“大人,此事必有蹊跷。”这一“经典”对白遭网友吐槽并跟风援引,“元芳体”就此诞生,数日来,“元芳体”如雨后春笋一样暴增,让一些没有看过电视剧的公众都不好意思问“元芳是谁”。
“元芳,你怎么看”的讨论帖多为“扩句”,网民将这句话拿了过来,房价、菜价、同事关系等各种身边事,以及文体新闻、各种网络热点等问题,都询问这位狄大人卫队长的看法。内容包罗万象,充满了情绪宣泄和调侃。比如,“央视:元芳,你对幸福怎么看?元芳:我姓李。”“连续三个月未发工资,元芳,你怎么看?”“今天是粮食日,国家粮食局倡议参与体验24小时饥饿活动,元芳,你怎么看?”当然,除了各种“神吐槽”,无孔不入的商家也借船出海,趁机上位,如“某酒业公司:最近×××推出了××系列酒,据说很受市场关注,元芳,你怎么看?”等等。网友不禁感叹元芳大人真是日理万机,元芳是个好同志。
至于广大网友为何频频假装狄仁杰问计卫队长,自然少不了跟风起哄的因素,充满了消遣恶搞的欢乐在里面,就如当初的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一样。《华西都市报》有评论认为“元芳体”是一种文化消遣,对跟风炒作居然能让这么简单的一句台词走红很不以为然。评论说,这句话既没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妙意境,也没有令人感慨的历史名人典故可以解读,丝毫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只有一种无厘头的感觉,这样都能走红,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评论断定在文化快餐时代,神马都是浮云,网络热词各领风骚三五天,“元芳体”热不了多久,很快就会被新的网络热词取代。然而,仅以消遣恶搞概括之似乎也太过小瞧了元芳卫队长的能量。《北京晚报》引述互联网专家刘兴亮的话说,大家对周边事情和一些热点有不同的看法,“元芳体”是一种情绪宣泄,“是将我们的内心情感通过新的无厘头方式宣泄出。在电视剧中,狄仁杰询问李元芳,李元芳没有给出答案,最常回答的一句话是‘此案必有蹊跷’。现在网民疯狂使用‘元芳体’造句,同样也不需要答案,因为答案已经存在于网民的情感宣泄中。”
原来调侃也可以是网民给自己郁闷、愤怒开的解药。网民对诸多现象的质疑凝为心结,但因为难以启齿、欲说还休,所以借用“元芳体”恶搞、戏谑、讥讽不良现象,宣泄表达自己的态度与立场。“元芳体”当得起如此高的评价吗?至少在新华社的“e哥”看来,公众既不能低估网民在运用“元芳体”方面的“欢乐”与“阴险”,更不能低估“李元芳”本人高深的生存智慧和处世之道。“e哥”说,“李元芳”同志不容易,作为长期追随“高级领导干部”的铁血护卫,“李元芳”既要在危险时刻成为力克群魔的孤胆英雄,又要时时处处陪着小心做好领导同志的参谋与助手。既不可以“无能”,又不可以“太能”,当他频频遭遇“你怎么看”的提问时,总是先来上一句“此事必有蹊跷”的万能句式,之后就洗耳恭听领导对事件的“神算”与推理,不多言,不妄言,既充分尊重领导权威,分寸拿捏又恰到好处,这样有正气、有智慧又有喜感的好同志自然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也许,人们在解读“元芳,你怎么看”时,还应该再补一句:对于“元芳体”,元芳,你怎么看?
上一篇: 如何做好系列性软文不断更新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