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不刷个微博都让人感觉跟不上潮流,不关注个网络消息都让人觉得“不好意思”。赵云忠等11位政协委员认为,网络信息的普遍化存在着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被违法侵害的情况,大量失实的假新闻、假信息以及不负责任的举报、诬陷大量发生。为此,他们在大会期间递交了关于建立网络信息发送实名制的相关提案。
实名制可解决网络乱象
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被违法侵害、不负责任的举报、诬陷是怎么发生的?赵云忠等委员认为,这两种对公民实施网络信息侵害行为的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实施侵害的行为人的个人身份信息没有登记或者说登记的信息虚假。
赵云忠认为,对于这样不负责任的网络虚假信息,不仅扰乱了公民的信息来源,客观上误导了公民或组织所获信息的准确性,不实举报或信息满天飞,也严重侵犯了公民的信息安全。另外,由于信息是以虚假身份发布的,导致有关部门在查处一些违法案件时存在着取证难、查证难的情况。
“要改变这种情况,我认为实行网络实名制是一个可行的办法。”赵云忠说,网络上对以虚假身份散布违法信息,诬陷他人的,必须负相应的法律责任。在加强对网上违法犯罪的管理的同时,对于网络平台和个人窃取或违法提供公民信息的,以及网络平台违规发送商业信息骚扰公民的,应根据制定的相关法律、规章严肃处理。
保护公民隐私是关键
有专家就指出,网络实名制就像是一把双刃剑,相关安全保障制度的缺失,让这个制度给网络管理带来了负面效果。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网络实名制是否真的能够成为规范管理网络信息的手段?
“有法可依总比无法管制好,网络实名制主要是要起到规范网民行为,保护大部分公民的网络合法权益的作用。”省政协委员赵云忠说。
先行者韩国实名制失败
2005年9月,韩国初次提出在大型门户网站实行有限实名制,并要求网民在这些网站的留言板发表回复时有义务使用实名。
2011年7月,韩国一家著名门户网站和一家社交网站被黑客攻击,约有3500万名网民的个人信息包括名字、身份证号码、生日甚至地址等外泄,让民众和政府都意识到网络实名制的巨大危害。2012年,在韩国实施了四年多的互联网实名制被逐步地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