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一下,你就知道”,中国逾5.6亿网民中的大部分都通过这一搜索引擎寻找自己想要的信息,在传统互联网时代,这已成为一种标志。而在百度创始人李彦宏看来,获取信息可以更简单。
全国政协大会开幕后,中新社记者在委员驻地专访李彦宏。低调、平静,这是李彦宏给人的第一印象。这位新任政协委员表示,今年第一份提案关注互联网,他呼吁取消公共场所使用无线网络的身份认证等限制,从而降低人们使用无线网络的难度。
在这一提案背后,是这位执着“搜索”的互联网领军者的梦想。
19岁时,李彦宏从家乡山西来到北京,在就读的北京大学信息管理专业老师那里,他懂得了“人们获取信息是有成本的”。“比如,对于一个山西的孩子来说,即使他知道北京图书馆有他想要的知识或者信息,他也不会去,因为太不方便了”。李彦宏说,从那时起他开始形成这样一个观念,要降低人们获取信息的门槛。
31岁时,带着“用技术改变世界”的梦想,李彦宏放弃百万美元期权和美国绿卡,从硅谷回到北京,用他掌握的搜索引擎核心技术创立了百度,“众里寻他千百度”是他命名的初衷。
“在硅谷做工程师的时候,我充分意识到搜索引擎能够带来的好处,它大大降低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门槛,这让我特别有成就感”,在谈到自己的使命时,李彦宏的眼神专注而认真,“从百度成立第一天起,我们的使命就是,让人们更便捷、更平等地获取信息,找到所求。”
今天,百度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信息丰富程度大大提高,对中国社会进步的推动是不言而喻的。而新一轮互联网浪潮的兴起,云计算、大数据、语音识别等技术的突破和应用,让李彦宏再次站在了信息技术变革的临界点。
“一部手机能做什么?”李彦宏以手头的一部智能手机为例,说明移动互联网对未来信息获取方式的改变,“我可以告诉它,明天8点叫我起床,15分钟后提醒我开会,或者给我唱一首张学友的歌,它都能明白。一部小小的手机,存储和计算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但是背后支撑它的力量是无限的,这个背后的力量就是云计算。”
李彦宏透露,在语音识别技术上,百度已达到了92%的准确率,而达到98%的准确率就意味着能“让机器听懂人类语言”。为此,百度成立了第一家研究院,前期专注深度学习技术,争取做到世界领先。
“我希望,将来全世界互联网有一半市场通过百度来进行搜索,来获得信息。这不仅是我个人的愿望,更是作为中国互联网领头企业的一个责任”,李彦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