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与美国IDC专利之争 中国判决赢得世界尊重
中国判决赢得世界尊重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首次披露跨国争端难题破解详情
华为与美国IDC公司的反垄断和标准必要专利之争备受世界瞩目。之前因两案涉及商业秘密,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省高院)也仅在去年10月28日披露了反垄断案的判决内容,但对业界更为关注的标准必要专利使用费纠纷审理情况并未披露。昨日,省高院首次在其官网广东法院网上发布了两案判决书(涉及商业秘密的部分已技术处理),本次报道解密这起跨国标准必要专利纷争破题的背后故事。
IDC“仅此一家”引发争端
在反垄断诉讼中,华为胜诉赢得了2000万人民币赔偿。而在标准必要专利费率纠纷中,华为的胜诉却能为其省下将近数亿美元的成本。
标准必要专利到底是什么?标准和专利之间有什么关系,这听起来十分陌生的案件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
涉案的两家公司都是通信领域的巨头。一方是以美国交互数字公司(IDC公司)为首,集合其旗下通信、技术、专利控股以及IPR许可等四大全资子公司。手上掌握了无线通信领域从2G时代一直到3G/4G的许多核心专利,其中部分专利已经成为该领域的国际标准。这些专利的许可使用正是其收入的重要来源。
诉讼另一方华为公司是世界通信设备生产巨头。要生产符合标准的手机等通信设备,就不可能绕过对对方专利的使用。每次使用就意味着付费。这费用怎么定一直就是专利方说了算,华为的这一案叫板的就是这个费率。
双方从2008年11月就开始了多轮谈判。在美国启动对华为等公司的337调查前,IDC公司曾于2012年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华为从2009年到2016年按照销售量确定支付许可费率为2%。
2%是什么概念?目前,一般工业产品的利润率仅为3%。如果华为公司接受2%的费率,那么其仅缴纳IDC公司这单独一家的专利费就几乎可以掏空其全部利润。
令华为公司感到愤怒的是,IDC公司在对外进行专利许可时采取了多重标准、厚此薄彼。尽管IDC许可给华为公司的专利许可方式与苹果、三星不尽相同,但其许可使用费率却是许可给三星、苹果的十倍乃至数十倍。
那么,为什么标准必要专利的开价就成了IDC的“一言堂”?标准具有封闭效应。现行通信领域技术标准有2G、3G、4G,它们由一些行业标准化组织制定。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美国电信工业协会(TIA)等。而企业作为标准的制定者之一,必然会想方设法在标准中融入自身的专利技术。标准一旦被上述组织确定下来,就具有了封锁效应。换句话说,要生产一台符合3G标准的手机,就必须使用到上述专利。
本案审判长欧修平博士是省高院知识产权审判庭的副庭长,全国知识产权专家库的专家。
审判遭遇三大难题
案件一立案就引起了美国、欧洲一些法官、专家的高度关注,它们在国际研讨会上表达了对该案的强烈兴趣。一家美国法院甚至还以中国法院受理该案为由,停止IDC公司在美提起诉讼的审理工作。
华为反击手段是在中国的法院状告美国公司。要求由中国法院按照公平、合理、无歧视的条件(FRAND)来确定两者间的标准必要专利许可使用费率。
“看似简单的诉讼请求,却提出了知识产权审判领域前所未有的难题。”欧修平说,法院至少面临三大难题:一,华为和IDC公司并没有签署合约,法院能不能直接确定许可费率?二,FRAND原则是电信标准化协会的知识产权政策与承诺,中国的法院能不能直接用它来做判决依据?三,华为没有明确说要求判多少费率的情况下,法院该怎么判?
案件第一步关键是要确定正确的案由。“根据现行的《民事案件案由规定》,没有可以直接援引匹配的案由。”欧修平解释,由于案件争议的是标准必要专利,当事人并未达成合意,所以沿用专利合同纠纷或者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纠纷案由并不妥当。合议庭专门就案由的确定进行了讨论,认为现有的案由不能完整、科学确定诉争的法律关系性质,创造性提出了“标准必要专利使用费纠纷”这个案由。
定下了案由之后的另一个问题却又摆在法官面前:这个案件有没有可诉性。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标准是在一定范围内的最佳秩序,是经协商一致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可供共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尽管专利是私人权利,但是当它跟标准结合形成标准必要专利(SEP)之后,就被赋予了规范性、强制性和公益性。
法官对案件管辖权的诠释让案件得以顺利进入庭审阶段。
FRAND原则适用之辩
美国IDC公司始终坚持,专利权是其私有权利,不能强迫,更不能由法院来判决确定许可的费用。该公司的理由是,专利许可费率的确定是极其复杂的。交易基础不同,许可费率也不同。
IDC将矛头指向了华为要求法院适用的FRAND原则。而这原则能否适用将成为决定双方诉讼结果胜败的关键。
本案的华为公司、IDC公司同在的ETSI以及IDC公司所在的TIA均有此要求,而IDC公司加入上述组织时也做出过FRAND承诺。
什么是FRAND条款?世界标准化运动追求产品或服务的互换性、兼容性和通用性,免除消费者的替换成本。相关标准化组织的知识产权政策普遍要求在公众的标准化需求、保护合理竞争秩序和防止专利权人滥用许可之间找到一个衡平,从而对技术标准所涉及专利权加以限制。而这个限制就是“Fair,reasonable,andnon-discriminatoryterms(FRAND)”,即“公平、合理、无歧视”原则。FRAND针对的是专利“讹诈”,避免专利权人利用强势地位拒绝向竞争对手许可专利或强制索取高额使用费。
法庭上,IDC公司提出,中国法院不能直接援引FRAND原则,因为制定该原则的组织ETSI所在地是法国,因此FRAND的“故乡”在法国。如果中国法院要用,应该适用法国法律来查明该原则的真正含义。该公司认为,在法国法律上这个原则只是表明一种邀请协商,并非强制缔约。
对此,中国的合议庭并不认可。这个案件涉及的标准专利是IDC公司在中国申请或者获得授权的专利,该专利是根据中国专利法确定的,而作为使用方的华为公司住所地、涉案专利实施地、谈判协商地都在中国,与中国最密切,应当适用中国的法律。
法院认为,尽管中国法律没有具体规定FRAND的含义,但民法上的诚实信用、权利不得滥用原则与其在精神上是相通的。
审判长欧修平进一步补充道,加入标准化组织时做出的“公平、合理、无歧视”的承诺行为可以构成当事人的义务,同为会员的当事人之间发生纠纷,则可以自动成为合同的组成部分。而华为和IDC同为ETSI成员,故可以直接依据FRAND原则进行判决。
退一步说,即便被许可方不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会员,专利权利人的FRAND承诺依然有效,其具有对世性质。“作出了承诺,就应当遵守。”
省高院最终认定,IDC公司许可给华为公司的费率是许可给苹果公司的百倍左右,是三星公司的十倍左右,明显违反了FRAND原则。法院判决直接确定IDC公司在中国的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率为不超过0.019%
FRAND原则注入中国元素
省高院对FRAND原则的阐释和适用具有开创性和创新性,为FRAND原则的发展和完善注入了中国元素。
对于最终确定许可费率为不超过0.019%,比原本IDC公司曾开出的2%有着巨大差距。华为因此赢得了利润空间。法官是如何确定费率的呢?
对于费率的计算,曾经有国外同行提出了所谓的“假象谈判”方法。对此,合议庭认为,该方法操作性很差,法官更多应当保持中立。结合本案,合议庭创造性提出,许可费率确定可主要考虑的六大因素,即专利对产品的贡献率、专利对标准的贡献率、同样专利对他人收取的许可费、使用人就类似专利缴纳给他人的许可费、市场经济环境和科技发展状况以及双方在前期磋商中的意思表示等。
案件一经宣判,便在世界范围引起强烈反响。而该案也成为了中国标准必要专利第一案,广东法院也成为世界范围内首个适用FRAND原则直接确定许可费率的法院。有世界知识产权界“福布斯”之称的权威杂志《知识产权管理》将该案评选为2013年“全球年度案例”,成为中国大陆地区唯一入选案例。
欧修平告诉南方日报,拥有标准专利的权利人具有明显的谈判优势和控制力,容易导致权利被滥用。
在业界,近年来出现了本身并不实施专利生产产品,而是以购买、销售专利获利的所谓“发明公司”。它们在世界范围内每年发起近万件诉讼,以此来获取高额利润。
根据国际机构PatentFreedom的最新统计,在2009年至2013年的6年期间,苹果公司是这些专利“发明公司”眼中的头号肥羊,共被起诉了191起,紧排其后的是三星。而在前30名被诉企业中,华为、联想、中兴等中国企业也榜上有名。
这次中国判决中首次适用FRAND原则,给了这些专利“发明公司”以重击。今年2月19日,国家发改委确认已经对专利巨头IDC发起反垄断调查。随后,IDC正式提交了道歉及整改承诺书,承诺将对中国企业的专利许可遵循公平、合理、无歧视的原则,不再收取歧视性的高价许可费。
华为的胜诉给中国受制于国外专利的企业带来的福音。对此,欧修平提醒,对于许可费用的定价和协商,最好应当由市场来决定,只有在偏离正常市场秩序时司法才介入。倘若权利人滥用了这种必要专利时,比如进行了不公平定价或者故意拖延、阻碍许可实现,双方长期无法达成一致时,则可以申请法院裁决。
法官提醒,中国企业要免受他人专利掣肘,根本出路在于不断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让自己的发明专利成为新的标准。
上一篇: 西安成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